首页
>...>第三节 人才培养
 
第三节 人才培养
日期:2014-08-19点击数:字号:【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坚持以人为本,把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 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努力构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创造了条件,并以重大科研项目为平台,充分发挥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带领作用和中青年领军人才的骨干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造就人才。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才培养的新格局,年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新成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科技人才培养

自2001年以来,南科院大力推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管理运行机制,通过机制转换,广揽人才;制度创新,激励人才;多种举措,培养人才。设立“院科学基金”、“研究生基金”及“专著出版基金”,重点结合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支持了一批公益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项目;设立了“院快速反应机制专用基金”、“院人才引进基金”和“开放流动基金”等,达到了以项目研究带动人才成长的目的。院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上级部门肯定,经验交流材料通过科技部《科技工作情况(56)》转发全国各省各部委科技主管部门,并刊载在科技部网站有关栏目(2005年3月23日)上;南科院的人才工作经验在全国水利人事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后,被收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编辑出版的《全国人才工作经验材料选编》一书中。

(一)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有计划地引进人才

按照建设国际一流院所的要求,围绕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各年度有计划地引进和吸收人才。2007年,在充分调研和总结人才培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院制定了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措施,增加了可操作性。

2001年为吸引优秀人才来院工作,对新入院的硕士、博士毕业研究生,继续给予优惠;对新入院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也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吸引了12名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来院工作,其中有3位在海外长期学习和工作的博士、硕士在这一年来到了南科院。2002年,配合院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建设,积极吸收、引进院外科技人才17名,调进博士毕业研究生3人;2003年院吸引人才22名;2004年吸引人才14名;2005年吸引人才18人。体制改革使南科院增强了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对促进和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

根据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的规定及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定了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办法和人力资源管理程序,2006年优选了6名博士毕业生,13名硕士毕业生到科研一线工作。办理2名博士毕业生进入院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07年,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的程序,制定了招聘人员面试初选的指标体系,通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程序,从200多报名人员中选拔了5名博士毕业生,9名硕士毕业生进入科研一线工作。

(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推动高层次人才选拔和培养

2001—2007年,院大力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推动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使得人才结构明显改善、学历层次明显提高。

2001年,增加了院士津贴,加大了科技成果奖奖励力度,对获得国家、省部奖的成果,院再按国家、省部奖励额度给予等额奖金;增加了院科技成果奖的奖励金额,鼓励多出人才、多出成果。

2001年,南科院在干部选拔、用人办法上实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在全院范围内公开选拔各级领导干部15名,占2001年任用干部总数的88%;新组建的部门采用定编、定岗、招聘上岗,其中新成立的综合服务中心招聘上岗人员63人,暂时未聘人员,由人事部门组织上岗前培训,经培训后上岗。另一方面严格控制机关人员编制,2001年原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并入,依据院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原管理部门从19个减少到6个,后勤服务部门组建了综合服务中心(对外经营称综合服务公司)。共分流人员108人进入院属企业。

2002年,为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南科院在全院公开选拔了18名干部,公开选拔干部占选拔干部总数的100%,其中1名是从德国回来的博士后,1名是高校的博导、百千万工程人员;提出了独特的“考核进入制”、“项目进入制”等新思路,完成了科学研究部各研究领域人员的遴选。在完成人才遴选的基础上,改革分配制度,按照科技部、水利部“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制定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部岗位设置与科研津贴发放暂行办法》、《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部津贴发放实施细则》,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稳住了一批优秀科技骨干。

2003年,南科院再次创新人才招聘机制,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全部6 个研究所的所长,以吸引优秀人才,活跃学术气氛,扩大南科院影响。本次招聘吸引了数十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和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与竞聘。南科院在招聘工作中严格遵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参照国际惯例,创新面试程序和内容。组织应聘者到其竞聘的研究所作学术报告,分别由专家评审组和研究所的全体人员对其学术水平进行评议和民主测评;聘请多位院士、院内老专家和全体院领导组成面试咨询组,与应聘者面试座谈,了解其担任相应职务的工作设想,对其管理及综合能力进行测评,全体院领导全程参加招聘工作,参与招聘的各部门注重细节把握,及时与应聘者沟通,抓住这一引进优秀人才,扩大南科院影响的机会,全面展示南科院的实力与发展前景。通过竞聘,科学客观地选拔了6个研究所的所长。成功引进了1名水资源方向的骨干人才竞聘为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所长,并将多项科研项目带到南科院研究;1名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担任材料结构研究所所长。

2003年,对进入院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的博士毕业生,以及在读的博士生、硕士生均有相应的科研经费补贴;对回国人员优先安排住房,给予启动研究项目经费,并由院发放相应津贴。改革使院内增了凝聚力,对外增了吸引力,特别是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期间,与有关单位组建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采用联合培养、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青年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2001年共推荐5人攻读在职博士、推荐3人攻读在职硕士。

2004年,对引进人才优先安排住房、给予启动研究项目经费,并由院发放相应津贴;为鼓励职工科技创新、多出成果,院继续对获得国家、部、省科技成果奖的项目,实行等额匹配奖金奖励。

2005年,积极做好人员结构调整和引进人才工作,做好全国及省、部级青年优秀科技奖和江苏省第七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推荐工作,推荐严恺工程技术奖人选。完成了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推荐和培养期满考核工作。组织做好“333工程”培养对象和出国回国人员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的申办工作。

2006年,南京水科院积极推荐和培养国家和省部高层次人才。院1名专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在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次遴选工作中,1人入选第一层次(全省30名)、6人入选第二层次(全省300名),24人入选第三层次(全省3000名),不论在层次和数量上均属历史性突破;在2006年引进1名海外博士进入院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研究,获得了国家资助的博士后研究基金。在水利部党组和江苏省委和的领导关心下,2006年院领导班子实现平稳交接,为南科院事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院有2名中青年专家被评为水利部 “5151人才工程”首批培养对象;一名科技骨干当选“全国水利青年科技英才”;一名科技人员参加中组部组织的博士服务团,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水利局任副局长;选派3名中层干部参加水利部春、秋两季的党校学习;帮助留学回国人员成功地申请到人事部和江苏省的专项科研资助;引进了多名博士研究生进入院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

(三)学术活动

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是南科院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措施。 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促进了院和科技队伍的成长。

2001年,举办培训班10期,职工年度外出参加各类培训80人次,派出34人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和培训、合作研究等。11月,中国水利学会等4家单位在南科院共同举办了“全国泥沙学术讨论会”,院内20位青年科技人员与会,提交了11篇论文。

2002年院举办了 “如何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4期面向院内及行业的培训班。当年派出3人参加荷兰政府中荷合作项目赴荷兰研修,派出14人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

2003年加大了对科技人员出国考察、培训、进修的支持力度,选派了66人次的优秀中青年骨干出国考察、培训、进修。2004年又选派并资助了77人次的优秀中青年骨干出国考察、培训、进修,2005年继续选派并资助75人次的中青年骨干出国考察、培训、进修,促进科技人员密切关注学科动态、跟踪科技发展前沿。

2005年成功地举办了院领导干部培训班,全院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个,其中国际培训班4个,行业培训班4个。举办学术讲座、承办或协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36次。 由院承办的学术会议主要有“全国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技术研讨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高坝通航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江苏省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第12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研讨会”、“大坝安全与堤坝隐患探测国际学术会议” 等;还选派科研人员参加了第十二届水资源大会,加拿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培训、干旱和低流量国际培训,中意合作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的保护、节约与配置等有关学术活动,促进了科技队伍学术水平提高。

2006年院共举办学术讲座、学术培训班、承办或协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20余次。由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是我国渗流水力学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学者200多人参加,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007年南科院举办学术讲座、学术培训班,承办或协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20余次,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150多人次来宁进行学术交流。院主办的“水科学创新高级论坛”,原水利部汪恕诚部长应邀出席并作了“新时期的水利科研工作”的主旨报告。水利部胡四一副部长、江苏省黄莉新副省长出席论坛并致辞,水利部刘宁总工主持了开幕式,论坛邀请了交通部蒋千总工、中国工程院陈志恺院士和马洪琪院士分别就我国沿海港口规划和发展的热点问题、中国水资源及气候变化、以及我国水电建设中超高面板坝关键技术等做了学术报告。论坛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精彩生动。与会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报告内容均是当前我国水科学领域普遍关心和亟需研究解决的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和基础性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对我国今后水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将起到点拨和引领的作用,对我国的水科学研究将产生深远和重要的影响。院承办的第四届亚太地区海岸工程学术会议(APAC2007)取得圆满成功,参加会议的代表包括来自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权威和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00多人。还举办了 “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黄文熙讲座第二届学术报告会” 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效应研讨会”,承办了“第十三届全国海洋工程学术研讨会”、“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等,这些学术活动均产生了很好的效果。院高度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制定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8—2012年教育培训规划》,先后举办了《水利部公文处理实施办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等培训,培训职工达285人次。主办、承办水利行业培训班7个,培训水利行业学员737人,完成了水利部“653工程”的培训计划。

南科院高度重视资质的申请和管理工作。组织了注册咨询工程师的考试,完成了注册土木工程师考核认定,完成上级规定的有关继续教育培训、监理工程师安全培训等任务。南科院职工教育工作经验在全国水利人事工作会上得到水利部的表扬,并在水利系统职工教育会上做了典型交流发言。73名离退休人员参加各类老年大学学习。

(四)增加院基金投入,加强技术储备

为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和发展后劲,南京水科院挖掘潜力自筹资金,用于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公益性研究,增强支撑科技发展的能力。

2001年院下达院科学基金、研究生项目及出版基金157.0万元,用于提高院的科技实力,支持科学研究部建设,重点资助了水资源管理、东南沿海风暴潮研究、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研究、地下防渗墙检测分析技术等研究领域,为院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提高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为政府服务的能力,投入近90万元开发大坝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已取得初步成果,受到部领导和有关司局的表扬。同时,院基金项目“结构模态试验分析及动力修改技术开发与研究”、“水闸安全检测及加固修复(纠偏)成套技术开发研究”,院青年基金项目“排水板施工自动记录仪改进及推广应用” 和“WP-T系统传感器及二次仪表研制”等通过几年的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果,在工程建设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2年院确定了院科学基金重点资助的专业领域,受理了院基金项目申请33项,通过评审共成立了15项院基金项目、8项研究生项目、3项青年基金项目、6项院专著出版基金项目,总经费209.5万元。同时还安排103.9万元的仪器设备购置及更新改造经费。其中首批安排的“我国小型水库安全现状调研”项目已完成,该项目在对全国28个省市79008座小型水库的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并提交了申请2003年水利创新重点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第二批安排了“全国水旱灾害数据库建设”、“土石坝病险诊断专家系统”、“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调研”和“岩石陡坡生态保护系统工程技术研究”等事关国计民生、可持续发展和重大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项目。

2003年,院成立院基金项目13项、研究生项目12项、青年基金项目5项,由院青年科协立项评审和管理;院专著出版基金项目8项,共205.6万元,重点支持了基础理论、公益性、原创性项目研究。安排了“水利建设中洄游性水生物工程保护措施”、“大坝安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铀系不平衡在西北干旱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纤维聚合物(FRP)筋混凝土结构研究”等一批基础性和技术储备性项目。

2004年,南京水科院设置了“开放流动基金”,对全社会开放,国内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或研究生均可自由申请,以进一步促进南科院形成开放、竞争的氛围,促进院内外的交流、协作,及时了解和吸取了院外优秀人才的创新思维,促进人才队伍快速成长。该基金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河海大学等一批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员申请项目;在院科学基金中按比例划出专项青年科学基金,由院青年科协立项评审和管理;继续鼓励并资助科技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骨干出国参加学术交流。2004年,又成立院基金项目11项、研究生项目17项、青年基金项目4项,共152万元,重点支持了基础性、公益性、原创性项目研究。经院科技委评审,安排了“河流的水文生态效应需求过程研究”、“中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等一批技术储备性项目,为提高青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加科技储备,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初,设立了“院快速反应机制专用基金”,以支持科技人才参与重大公共安全问题和水利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和研究。这年的大年初二,当得知新疆建设兵团所管辖的八一水库发生垮坝的严重事件,院领导立即做出反应,组织正在外地过春节的大坝安全与管理研究所有关专家,成立了3人专家小组,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地点,立即进行实地考察,短时间内协助水利部有关司局完成了事故调查。2005年青海某水库垮坝后,南科院又立即组织专家到事故现场,了解现场情况,完成了事故调查报告。利用“院快速反应机制专用基金”,还支持科研人员第一时间赶赴浙江、内蒙等水利突发性事件现场,了解情况,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提出对策研究意见,为部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撑。锻炼提高了科技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2006年南科院加大力度,自筹资金300万元科研基金用于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其中投入80万元用于院科学基金项目、23万元用作青年基金、22万元用作研究生基金、30万元用作专著出版基金、50万元用作为快速反应专用基金、104万元用作设备基金。这些项目对形成南科院学科和技术优势,积累和提高科研人员的经验与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7年,院加大投入,增加院科研基金,培养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家和行业的发展需要,设立院科学设备基金7项共104万元;利用中央级公益性基本科研业务费设立院基金项目58项,总经费近2000万元,其中青年基金项目5项25万元,面上研究基金项目8项共88万元,重点研究基金项目8项共351.4万元,重大项目12项共1202万元,研究生基金25项共32万元,专著出版基金25万元,院快速反应机制专用基金50万元。上述项目主要用于解决水利可持续发展中需要的科学技术难题,开展的公益性研究,推动了学术活动和人才培养等。项目的开展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传统学科优势,拓展新兴交叉学科,从而提升院公益性、前瞻性和基础性研究能力。

二、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南京水科院在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后,又设了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出大批研究生充实到科研一线,逐步成为科研和学科建设的生力军。通过积极申报新的博士、硕士学科点,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强研究生培养力度等措施等,研究生教育教学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加强学科建设和优化学科布局

南科院将研究生培养和院的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确定了学科发展的前瞻性布局和研究生培养新的目标任务:巩固和保持河流海洋、泥沙、水工水力学、岩土工程、工程新材料等学科的传统优势,强化和加速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建设,扶持和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生态环境和高新技术应用等。为适应这种布局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要求,院制定了《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规划》和《2003—2005年研究生培养计划》。2004年8月19日 院对《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规划》召开了评审会,形成以下评审意见:

    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和行业需求,按照科技部、水利部对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改革的要求,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南科院)编制了《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规划》,以促进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南科院邀请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南京大学、江苏省水利厅、河海大学、清华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包括四位院士在内的16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于2004年8月19日在南京对南科院《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规划》进行了评审。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南科院关于该院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规划的汇报,审阅了有关文件。评审专家组经过讨论,形成评审意见如下:

    1、根据水利部《关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南科院作为水利部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之一,在全面总结该院近70年来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国家与行业需求以及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总体战略、学科布局以及优先发展领域等,保证院、所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持续进行,及时制定院、所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规划并以此作为增强创新能力的行动纲领是非常必要的,对南科院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2、该规划充分考虑了南科院多年积累的研究工作基础、人力资源和科研条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了合理的学科总体布局、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发展方向,特色明显,专业优势突出;制定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基础设施和环境优化建设规划非常必要;发展战略分三步走符合实际。该规划具有前瞻性,合理可行。

3、规划提出的机制与体制、人力资源战略、文化与环境、管理与支撑体系等保障措施具体到位,能满足未来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的需要,符合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可以为本规划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4、建议

(1)制定本规划的实施细则,明确考核指标,落实保障措施。

(2)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

2003年按照院《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规划》和《2003—2005年研究生培养计划》,新增了“水工结构工程”博士学科点1个,以及“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和防护工程”等硕士学科点3个。

2005年,根据国家需求和南科院实际,成功地组织了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科点的申报,在20多名专家的评审中,获得平均分100分的优异成绩,并在国务院水利测绘学科评议组全票通过;申报的环境工程硕士学科点,也得到教育部批准。至此,南科院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博士学科点6个、硕士学科点9个,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2005年,顺利通过了交通部对依托院建设的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在交通部依托科研院所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中评估中排名第一;依托南科院建设的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顺利通过了评审论证,且获批准。院申报的“水利部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水利部水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获得水利部专家论证和批准。2006年11月7日,在南京召开中心成立大会,水利部胡四一副部长和庞进武副总工程师出席成立大会并为两个中心揭牌。两个中心均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根据水利部《关于成立水利部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的通知》(水人教[2006]382号),水利部水文局局长邓坚任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南科院院长张建云、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所所长倪伟新任副主任;根据水利部《关于成立水利部工程安全和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的通知》(水人教[2006]384号),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司长孙继昌任水利部工程安全和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南科院院长张建云、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魏山忠、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苏茂林任副主任。

(二)导师遴选与研究生教育

为适时增加研究生培养的师资力量,2003年南科院开展了新一轮博导遴选,经过自我申报、部门推荐、院外专家和院内科技委评审、人选公示、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等程序,遴选出8位科技人员担任博士生导师;2006年又组织了第二次博士生指导教师的评聘,新增选了10名博士生指导教师,使院博士生导师人数增加到31名,年龄进一步年轻化。

为支持研究生培养,院科学基金在2001年列研究生研究项目9项,2003年12项,2004年17项,2005年35项;2006年院自筹科研基金资助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的300万元中有22万元用作研究生基金项目。2007年研究生基金项目增加到25项,32万元。

2007年,院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制定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培养办法》、《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奖学金暂行规定》,规范了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

几年来研究生招生人数和在读研究生规模逐年增长,2002年仅有研究生38人;2004年73名,2006年增加到99名;2007年达到112名。经过师生共同努力,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每年都有研究生毕业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南科院首次组织参评“张光斗优秀学生奖学金”,2名研究生获奖。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总访问量: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版权所有
南科院联系电话:025-85828808   网站联系电话:025-85828107   苏ICP备05007122号
地址:南京市广州路223号  邮编:210029 管理员邮箱:[email protected]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